Episodes

Wednesday Jul 19, 2023
斷苦與慈悲 自利利他行
Wednesday Jul 19, 2023
Wednesday Jul 19, 2023
世間一切沒有孤立單獨的存在,在因緣中的人與事必定是相互影響、相互關連。自利、利他是一體兩面,一定是同時發生;斷苦、慈悲是同一件事,一定是同步開始。斷苦即是解脫,所謂的解脫,並非解脫於生死輪迴,而是「解脫於苦」。「解脫於苦」也不是指就此不用面對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反而是更能勇敢面對生活,更懂得如何解決生活中的種種問題。一個不能斷貪、斷苦的人,即不可能是離害、離瞋的人,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慈悲。
※感謝中華原始佛教會澳洲法友正晴師姐演奏及提供背景音樂

Wednesday Jul 12, 2023
我們該如何有智慧的用錢?
Wednesday Jul 12, 2023
Wednesday Jul 12, 2023
我們能具備現在的能力、才幹與經驗,都不是只靠自己就能有的!而是因為從小到大有父母、有家庭、有社會,還有國家的照顧。因此經由正當的手段所獲得的報酬,我們應當盡量的回饋父母、家庭、社會和這個國家。若能不貪心、不浪費、不奢靡的生活,不把取得的錢財只用在自己的身上,而是盡量的分享給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藉由奉獻本身現有的才智,造福人群,並從中獲得正當、公義的回饋,這才是「有智慧用錢」的表現!

Wednesday Jul 05, 2023
生命教育的第一堂課——如何看待自己與周圍的世界
Wednesday Jul 05, 2023
Wednesday Jul 05, 2023
佛法是生命教育,第一堂課便是「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生命教育的內容,包含「如何面對?如何對待?如何回應?」,以及「當面對、對待、回應自己與世界後,當如何看待成敗、得失、順逆、苦樂,以及如何處理?」

Wednesday Jun 28, 2023
2023年衛塞節慶典隨佛長老演講詞
Wednesday Jun 28, 2023
Wednesday Jun 28, 2023
若要慶祝生日快樂,不如慶祝「生的機會」,一個「可以努力當前幾十年的機會」,既不是慶祝「吃喝玩樂、胡作非為數十年的機會」,也不是慶祝「可以渾渾噩噩數十年的機會」,更不是抱怨要「痛苦數十年的折磨」。
人間是一個可以廣為學習的地方,有善有惡、有順有逆,有各種的恩怨情仇。生在人間幾十年的過程中,可以學習的內容異常豐富,有機會學習遠惡行善,去偽存誠,學習自利利人,最重要的是要學習「珍惜生命及其相關的一切,並能夠不妄取結果為何」。所以, 世尊說:弟子們!當勤精進,莫放逸。
※本集背景音樂曲名:「佛法與我們同行此生」 感謝:編曲/製作者:Jenni Lake
※感謝中華原始佛教會澳洲法友正晴師姐提供背景音樂

Wednesday Jun 21, 2023
真情對待的行為表現,你能瞭解嗎?
Wednesday Jun 21, 2023
Wednesday Jun 21, 2023
真正在意我們的人,有三種特徵:願意鼓勵勸誡我們,不怕我們生氣;並且能夠在能力範圍內,堅定的支持我們在正道的路上前進,而且也能適度忍耐我們的缺點。相反的,不在乎我們的人,便不會表現出以上三種特徵。此外,我們還必須了解一點,與我們相處的人,必定有他的毛病與缺點,我們必需做到完整的表達,而不是只是一味的忍耐,因為不是所有人都會知道你的忍耐是因為你在意他,完整的表達,讓他知道你是因為在乎他才忍耐他,這才是真情對待的方式。

Wednesday Jun 14, 2023
情感與堅強
Wednesday Jun 14, 2023
Wednesday Jun 14, 2023
社會上有兩種類型的人:第一類,只愛自己、只在乎自己的利益,當面對困境或危險時,很容易選擇不要或放棄。另一種類型,能夠關懷別人、在乎別人的利益,即使得知某件事是可怕、危險、困難,並可能造成嚴重傷害,也不會為了顧全自己的利益而主動取消。如果一個人對身邊的生命是多有情緒,沒有真正的情感,在乎的只是自己的得失,而且不能自制、自律,堅強地做自己覺得值得做的事,那麼便難以幸福了。當我們能自制、自律,堅強地做自己覺得值得做的事,才是展現堅強的本性。
※ 感謝中華原始佛教會澳洲法友正晴師姐演奏及提供背景音樂

Wednesday Jun 07, 2023
佛法在人與人之間
Wednesday Jun 07, 2023
Wednesday Jun 07, 2023
佛法在人與人之間,這大概是一般人學習佛法不大能體會的課題。佛法談的是身心現況,是在幫助你了解、面對自己,面見人生以及你的生命;佛法同時也在你與眼前的生命之間。學習佛法,真正教你的是「如何重新看待自己,並改變你面對生命的態度。」所以,佛法在人與人之間。
※感謝中華原始佛教會澳洲法友正晴師姐演奏及提供背景音樂

Wednesday May 31, 2023
原始佛教會與您同慶2023年衛塞節
Wednesday May 31, 2023
Wednesday May 31, 2023
今年是佛教的導師 釋迦牟尼 世尊正覺、解脫後2455年!2023年6月3日,原始佛教會將於台灣龍山寺板橋文化廣場舉辦衛塞節浴佛慶典,歡慶 世尊出於人間及懷念 世尊的恩德,歡迎廣邀親朋好友蒞臨參加,同霑法喜。同時也籲請大眾齊心協力護持、傳承世尊的教法、聖戒及僧團,令臺灣以及全世界的華人,皆得以蒙受 世尊的智慧、慈悲與功德的利益。舉辦衛塞節慶典,其真正的用意是讓世人相信佛弟子尚在人間,讓人們知道「在生活中實踐 世尊的寶貴教法,能為自他帶來光明與溫暖」。佛不需遠求,佛在你與我之間,願大家以供佛的誠心,妥善對待身邊的人,感謝他們的陪伴,讓他們知道:對我們而言,他們是多麼的重要。
本集節目我們特地選錄隨佛長老的開示文章「佛陀與你同行此生」來慶祝2023年衛塞節,歡迎您的收聽。

Wednesday May 31, 2023
如何面對過去的傷痛經歷?
Wednesday May 31, 2023
Wednesday May 31, 2023
在面對過去的傷痛經歷時,你不必刻意去原諒或者忘記,你要學會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放過你自己!坦然接受「它就是個事實」,然後讓自己能在這個經驗當中學會些甚麼。

Wednesday May 24, 2023
動機與行為兼顧,避開純精神論的心理盲區!
Wednesday May 24, 2023
Wednesday May 24, 2023
在現實的世間中,精神與行動必需相應,兩者能夠配合並且切實執行,才能獲得實際的成效,純粹的唯心論或唯物論,都是脫節於現實之外的哲學想法。唯心論者只論發心,唯物論者只論行為,不論動機或行為,若我們仔細體會,便可以了解這兩種極端的想法與做法,都不會為世間帶來更多的光明與利益。佛教的核心教育是緣起法及四聖諦,是切合世間現實與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在有限的生命中,若能了解 釋迦牟尼 世尊的領悟與教導,良善的人,可以發心,也能在自己能力範圍中去做自己能做及可做的利人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