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4 days ago
生活的模式不同,人生也因而不同
4 days ago
4 days ago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不是來自外在的條件,而是不同的生活模式所造成。有一類人是重視舒適的感覺,只要眼前生活過得去,就不想改變已有的處境,也不會努力改變自己。反之,若是碰到令其不舒適的事,則習慣性地拒絕、逃避、遠離。如是,這般應對環境模式的人,是不容易有跨越式的改變和成長。另有一類人的生活模式,不在於追求舒適,重點放在能正面、有用、有效的解決生活的問題,這類人士會督促自己勇於面對問題,耐性的了解問題的原因,並付諸行動的解決問題。因此,這類應對環境模式的人,生命的韌性強,容易有跨越式的成長。兩種不同的生活模式是無法論斷何對、何錯,只能說不同的選擇!應對環境的選擇不同,人生的遭遇與過程也必然不同。

Wednesday Jul 16, 2025
妥善處理每天所面對的問題
Wednesday Jul 16, 2025
Wednesday Jul 16, 2025
一個人只要是活在世間,每天都要面對問題、解決問題,與留下問題。當我們處理任何問題時,首要原則就是要「符合實際」, 你得「回到現實」來,去務實面對問題的實際狀況,不要講理想、需要及心願。
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怎麼解開導致問題發生因緣的方法,亦即方法就在問題當中。
解決問題的態度是你得務實與努力,以外,還要有「只問過程不必求結果一定是什麼」的態度,天下很多事情不在我們的掌控裏,我們只能努力耕耘,但那個結果,不一定是能讓你滿意或合乎你的期待。如果我們一定要結果能讓我們滿意或合乎期待,就會掉入另外一個問題,那個問題就是你的需要!那你就又解決不了了,因為你又掉入另一個無底洞了。
※感謝中華原始佛教會澳洲法友正晴師姐提供背景音樂
※本集背景音樂曲名:「佛法與我們同行此生」
感謝:編曲/製作者:Jenni Lake

Wednesday Jul 09, 2025
人間 世尊,生活典範
Wednesday Jul 09, 2025
Wednesday Jul 09, 2025
如果 世尊真是智者,必定善見實際與現實生活的真相!
如果 世尊真是覺者,必定展現出現實生活的典範!
如果 世尊真是教主,必定善能教導務實的生活典範!
如果 世尊真是救世者,必能分享實用的生活典範!
如果 世尊真是思想家,必是傳揚攸關現實人生與實際生活利益的典範!
如果 世尊真是道德實踐家,必定是能夠指出群體需要與禁忌的局限性,並且在道德之上指引人們一種普世利益的典範。
如果 世尊真的是 世尊,必定是讓人們通過「實際與現實生活的真相」,自覺如何在實際與現實生活中,經由知見、行為的表現,通達自他的互利、和諧與無謂問題及煩惱的止息。
真正的 世尊在現實的生活中,也在人與人之間。這是人間的 世尊,真實生活的典範!
※感謝中華原始佛教會澳洲法友正晴師姐提供背景音樂
※本集背景音樂曲名:「佛法與我們同行此生」
感謝:編曲/製作者:Jenni Lake

Wednesday Jul 02, 2025
虛榮的虛妄
Wednesday Jul 02, 2025
Wednesday Jul 02, 2025
人們在生活安定之後,不再滿足於「只是活著」,還必須活得比其他人好,而這正是虛榮。佛法講因緣緣生,緣生法都是獨一無二,沒有重複性。因緣不斷流轉,世間沒有相同的兩件事物,即使勉強比較,也不能全然代表。諸法因緣生,沒有勝負、平等、優劣的問題。在修行上,人不要虛榮,不必害怕不如人、被人否定。再美好的事物,都會遭人評價,不必因為他人的評價,讓自己的生命很糾結,你只能憑著良知,盡力而為。

Wednesday Jun 25, 2025
皈依之前應有的正確心態
Wednesday Jun 25, 2025
Wednesday Jun 25, 2025
每一位皈依佛教的人,一定有機會看到佛教的反面事。這是平常、正常的事,不需要為人間的必然而大驚小怪。這是人間,是凡夫的世間,不是聖人的世間,人間有欲望、黑暗的一面是很正常。佛弟子要抱持「近善遠惡」的態度,面對皈依以後的道路。
皈依是 世尊與我們的事,我們皈依佛教不是為了這些負面表現的人而皈依。 世尊沒騙我們、沒害我們,這就夠了。或許,我們要告訴自己:因為人間有光明與黑暗,所以我們才需要好好的修行,幫助現實的人間,正是因為有黑暗,所以我們要努力!

Wednesday Jun 18, 2025
何謂佛法?
Wednesday Jun 18, 2025
Wednesday Jun 18, 2025
眾生希望可以了脫生死,希望能有一點神通;以為只要多行善,恭敬三寶,希望都會實現,所以眾生都喜歡信仰。事實上佛法的核心是因緣法、緣生法, 釋迦牟尼 世尊教我們觀察身心,度我們不是靠神通,是靠方法。但是,許多的人卻認為佛力不可思議,這正反映出廣大眾生用自己內心的希望來認識 釋迦牟尼 世尊, 世尊也變成了滿足願望的人。
人們可以有很多希望,但要符合實際,請你反問自己:你要相信什麼?什麼是你應該相信的事?你是找希望,還是找一條生命的路?實則我們應該相信實際的事,這才是理智與智慧。
※感謝中華原始佛教會澳洲法友正晴師姐演奏及提供背景音樂

Wednesday Jun 11, 2025
「活在當前」
Wednesday Jun 11, 2025
Wednesday Jun 11, 2025
佛法的「離貪」,既不是逃避,更不是「厭離現實」的偏差心態。離貪!是藉由「如實知因緣、緣生」的智慧,通過「貪愛有苦,離貪斷苦」的正見,逐漸達到傾力現前緣生的過程。人生有「困難」是當然,若受限於既有的已知與期待,困難就會變成困境。在現實的生活中,雖是人人有困難,卻非人人有困境。只要轉變困難的因緣即是轉好,不要讓困難變成困境。光明必在面向當前,請從此時、此處、此緣起,開展新人生!

Wednesday Jun 04, 2025
信念 vs 心情
Wednesday Jun 04, 2025
Wednesday Jun 04, 2025
「生活需要信念」,需要務實實際,必須認真想想自己的人生該怎麼走,不要任憑心情左右,跨越心情靠的即是「信念的堅持」。我們要走一條什麼路呢?走一條朝向光明的道路。走向這條路,一路上照樣會有不開心的日子,我們要學會如何度越過去,重要的是「方向」,千萬不要有浪漫不切實際的想法。
※感謝中華原始佛教會澳洲法友正晴師姐演奏及提供背景音樂

Wednesday May 28, 2025
隨佛長老於法友慈母告別式上的慈悲開示
Wednesday May 28, 2025
Wednesday May 28, 2025
「生」是一個數十年的內容,而它的表現就是「老、病、死」,人們幾乎都糾結在樂「生」而厭「老、病、死」。然而,此種對生死的心境與看法,會讓我們活得內心很糾結,同時也無法務實地去面對現實人生的真實面。活著確實是一件重要的事,但它不是人生的全部,活著做了什麼則是更重要的事!
親人過世,我們之所以會難過,那是因為我們與亡者之間擁有幸福的經驗。在永別來臨的那一天,我們懷念著那一段幸福的體會,從生活中的經驗轉而深化為刻骨銘心的感受。因此,在「永別」的那一刻,我們自然會落下眼淚。
「生離死別」是生命必須的經驗,而這個經驗會使人生經歷過的短暫幸福,既變得長久不忘且長久溫馨。然後,這份長久難忘且溫馨的幸福,必將經由自己影響子女,也經由我們的生命再影響身邊的人。
※本集背景音樂曲名:「佛法與我們同行此生」
感謝:編曲/製作者:Jenni Lake
感謝中華原始佛教會澳洲法友正晴師姐提供背景音樂

Wednesday May 21, 2025
中道僧團與高雄的因緣
Wednesday May 21, 2025
Wednesday May 21, 2025
原始佛教會高雄中道覺院2013年12月14日成立會上隨佛長老的感言:回首過往歲月,在1999~2005年的七年間,中道僧團不停的在臺灣過著環島遊化的生活,如此一地接著一地的遊化,不斷的傳法接引人們親近 釋迦牟尼 世尊的教法;親身在居無定所、飲食不定的流浪中,學著度越身心的不安,開展身心的智覺與安穩,將生命經驗分享給各地不認識的人。2002年第一次到達高雄壽山上的公園搭好帳篷時,已經是午夜一點多了,當時帳外是月光清亮,而內心也是安寧平安。2013年12月14日高雄確立了傳承原始佛教的中道覺院,為正法的流傳,做出無可替代的貢獻。至心祝福 釋迦牟尼 世尊的光明照耀高雄,佛日增輝,法水長流。
※本集背景音樂曲名:「佛法與我們同行此生」
感謝:編曲/製作者:Jenni Lake
感謝中華原始佛教會澳洲法友正晴師姐提供背景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