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s

3 hours ago
懷念過往的善緣,珍惜現有的緣分
3 hours ago
3 hours ago
生活的歷程本來就不能擁有,只能經驗,在目前讓我們能夠相處,也只是一起經歷的因緣而已!所以要感謝、珍惜這個緣分。每一次的生離死別,就是一場生命的教育。每一次的傷痛,就是再一次蝕刻出生命的創痕,加深生命的深度,提升生命的成熟。這讓我們更有智慧,也更懂得面對自己,面對現前的人生。

Wednesday Mar 26, 2025
如何舒緩糾結身心的七情六慾(下)
Wednesday Mar 26, 2025
Wednesday Mar 26, 2025
人要學會適度的舒緩七情六慾表現的強度,七情六慾是正常人都有的活動,若想把它克制、斷除,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學會舒緩它。舒緩不是壓制,用在七情六慾的表現上,就是要轉移注意力。這是一種訓練,想像大腦像一本書,若大腦這本書翻了頁,那麼注意力就會隨著翻頁的動作轉移到新的事情上面去,雖然情緒還會在,但它會慢慢的緩和。給自己十口氣的時間,稍微克制一點,十口氣十個呼吸,不要衝動。此外更要記住:所有的情緒都有價值,七情六慾是有價值的,人要善用七情六慾作為學習的機緣。
※本集背景音樂曲名:「佛法與我們同行此生」 感謝:編曲/製作者:Jenni Lake
※感謝中華原始佛教會澳洲法友正晴師姐提供背景音樂

Wednesday Mar 19, 2025
如何舒緩糾結身心的七情六慾(上)
Wednesday Mar 19, 2025
Wednesday Mar 19, 2025
這輩子障礙、糾結我們最多的不是那些不順心、不順利的人、事或環境,而是我們自身內心的七情六欲,常常讓我們陷入天人交戰。人的理智是幫忙盤算計畫,但是實際執行的決定與力量多數不是來自理智,而是由感情來決定。在宗教當中,我們聽到最多的教導就是認為七情六欲是不好的,要做到無情無欲,這樣人生就能清淨、遠離痛苦,修行有成。多數的人在七情六欲的糾結裏很痛苦,痛苦久了,便容易認同這樣的說法。但是實際的現實狀況不可能沒有這些七情六欲,又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一輩子就一直像鐘錘一樣的來回擺盪不能止息。
※本集背景音樂曲名:「佛法與我們同行此生」
感謝:編曲/製作者:Jenni Lake
※感謝中華原始佛教會澳洲法友正晴師姐提供背景音樂

Wednesday Mar 12, 2025
正確認識佛法,人生才能受益
Wednesday Mar 12, 2025
Wednesday Mar 12, 2025
佛法的真知灼見,不在否定現實,而是「肯定實際的事實」。何謂「事實」?指的是「凡事必有其因緣」,肯定這樣的因緣事實,是因為佛法要教我們「如何解決問題」。佛法教導我們面對問題時,必須了解導致當前問題的因緣,從而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認識佛法,你就能務實面對問題,並且準備解決問題。有解決問題能力的人,才能帶給自己和別人平安。

Wednesday Mar 05, 2025
以自他相較的眼光看待世間是痛苦的根源
Wednesday Mar 05, 2025
Wednesday Mar 05, 2025
從現實生活來說,為了生存需要所施設的比較,都以自我主觀上片面性的需求為前提來運作。不過,所作的選擇僅只是符合當前的需求,並不能全然代表緣生世間的現況,更無法當作「尊、卑、貴、賤」的指標。所謂的我勝、我劣、我等都是「我見」的問題,其實完全根源于自我執見的延伸。對於修行人來說,要活得內心安然,就須明白雖然沒能做成什麼大事,依然可以將他人的功勞當成是自己的光榮。如果總在盼望自己什麼都會,而以不如別人為苦,反而會因嫉妒怨忿衍生諸多不快,到時不論見了任何人都會引來痛苦。
※感謝中華原始佛教會澳洲法友正晴師姐演奏及提供背景音樂

Wednesday Feb 26, 2025
暗黑人格的三大特徵
Wednesday Feb 26, 2025
Wednesday Feb 26, 2025
暗黑人格者有三大特徵:虛偽、習慣性的利用,以及操弄。
虛偽,簡而言之,也就是愛說謊、欺騙。導致一個人說謊有三種因素:不信任別人;為了從對方的身上獲取某種利益或目的;操縱。而這三種不同的說謊模式與層次,分別是可憐、可惡、可恨。
此外,若一個人面對環境或與人相處,是依據其需要去定義環境或人的價值,此人的人格特質即是利用型。如果這種模式是慣性的呈現,或是出現的頻率很高,表示這類人的內在或人格出了問題。
操弄則是綜合說謊和習慣性利用兩種特質。

Wednesday Feb 19, 2025
心懷感恩看待人生
Wednesday Feb 19, 2025
Wednesday Feb 19, 2025
我們真的需要開始學習,並習慣從美好的經驗去看待生活的各個面向,這樣便能體察到對方的難處,對於引起不悅的事件,也會常懷諒解之心。從不同角度去看,就會開始對自己的生活,以及在這樣的因緣際會下,接觸到的人、事、物,感覺到是多麼的難能可貴,而能心懷感恩看待人生。

Wednesday Feb 12, 2025
培植、造化善緣的方法(下)
Wednesday Feb 12, 2025
Wednesday Feb 12, 2025
培植善緣第一件事:不要愛跟人家比,第二件事:不要掂斤兩。當不再掂斤兩、不再比大小了以後,我們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對別人的優點,會樂見其善,而非將對方的優點變成我不足的因緣;看到別人的缺點不是缺點,是他的困難,就會在內心想,怎麼做能幫對方走出他的困局,這個就是慈悲的「悲」。如此,會看到其實生命都有光,也看到生命都有苦難。第三件事情就是:對你現在身邊的緣之作為要改變,要帶入造化善緣的作為。
※本集背景音樂曲名:「佛法與我們同行此生」
※感謝:編曲/製作者:Jenni Lake
※感謝中華原始佛教會澳洲法友正晴師姐提供背景音樂

Wednesday Feb 05, 2025
培植、造化善緣的方法(上)
Wednesday Feb 05, 2025
Wednesday Feb 05, 2025
結善緣不一定要花錢,其實眾生不一定在意你是否給他利益或好處,眾生真正在意的是「你是否在意他」。眾生畏懼整天和人比高低、輸贏的人,就算這類人都無惡意、惡行,但別人肯定會躲他遠遠的。結善緣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要跟人家比這個、比那個。只要是不比了,我們就自然地體驗和感覺到與世少爭、無爭。不爭就容易不害,內心就比較有慈悲的表現,也就是「離貪息爭、慈念利他、斷瞋不害、悲念拔苦、慈悲俱行、自利利他」。只要不比了,我們就會有不同的眼界,能看到別人很多的優點與長處。
※本集背景音樂曲名:「佛法與我們同行此生」
※感謝:編曲/製作者:Jenni Lake
※感謝中華原始佛教會澳洲法友正晴師姐提供背景音樂

Wednesday Jan 29, 2025
在現在的生活中找更好的生活
Wednesday Jan 29, 2025
Wednesday Jan 29, 2025
人們為什麼會覺得需要更好的生活呢?這是因為他覺得現在的生活很痛苦。但更好的生活不是向外或在其他地方找,而是在現在的地方找,找現在生活中的痛苦是什麼,如果導致痛苦的因緣不改變,我們就會繼續痛苦。為了生活更好,我們要認真的工作,要用因緣法的智慧,努力做該做的事,要怎麼收穫就怎麼耕耘。更好的生活在三個地方:(1)發現你現在已經在很好的地方了,為什麼很好呢? 因為滿足和知足就是最好的地方;(2)在肯努力耕耘的地方;(3)在有智慧的地方,什麼樣子的智慧?不要等待,要以正確方法來耕耘之智慧。